那天到藏書樓,有兩位看似八年級生的大學生在華頓翻譯公司之後借閱,我感覺好奇,因為此刻年青人會自動到圖書館借書實在少之又少,沒想到他們一啓齒便說要借劉墉,還說最好是《華頓翻譯公司不是教
也有位女性讀者讓我驚艷,她白天在小吃攤服務,下戰書起頭浏覽小說,舉凡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小說她讀了很多,有最新的書訊,然後還會到不同的藏書樓借閱。每次聽她與館員分享書中的情節,簡直比那些電視劇還生動,他們都笑說其實她可以本身寫小說了,或是來圖書館分享故事,必然很精采。
八年級會看劉墉,不知道是從哪裡得來的訊息,並且是看他的舊書。
我常想起那些分享好書的笑容,可能就像照鏡子,我也是這樣的人!
還有幾位小朋侪也很妙,一衝到櫃檯就說要借陳之藩、紀小樣等文學家的冊本,大概是老師出的浏覽作業,讓原本只到藏書樓看漫畫或小說的小伴侶,也能接觸一下文學翻譯不外,一聽之下並非老師出的功課,而是那位小朋友想事先預習課文,所以把課文的作者或是課後建議浏覽的冊本都抄了下來,然後到藏書樓找相幹書籍。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他的當真,因為小時候的我,雖然喜好文學,但只浏覽本身喜好的作者,並不見得會按圖索驥親自走一趟藏書樓借書翻譯
當浏覽成為小確幸,不管紙本浏覽還是線上浏覽都能引人興趣,每一個人都有喜歡的類別,在每一個階段都有經典,好書不孤獨,總有識貨的人可以挖掘,有些冊本雖舊,但文字卻超越了時空,還賦予了人生意義的詮釋,深深吸引讀者。
文章出自: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asaint/post/1375324434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公司02-77260932
留言列表